【文书鉴定】28亿存单质押罗生门 涉及委托公章鉴定?
济民可信集团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28亿存款“莫名”被质押一事自10月23日被媒体报道后备受关注。虽然官方权威部门并未对外披露任何信息,但最近双方各执一词,在舆论场上已有几轮隔空“对战”。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梳理这半个多月来的公开信息,发现此案还有几大关键疑团,渤海银行和济民可信说法不一或没有正面回应,还需要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
疑团一:济民可信有没有收到华业石化系给予的额外利息?
11月4日,渤海银行有关人士首次正式直面媒体接受采访,公开指控济民可信方面对这28亿存款质押担保业务不仅不是不知情,还已收取贷款方华业石化系三倍于银行存款的利息。
当日晚间,济民可信官方微公众号发文重申集团不知情,11月5日该公众号又发文“再次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郑重声明“下属两家公司28亿元存款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的全部操作过程,我集团、子公司及上下所有人员均毫不知情。”但是,这两次公开回应都没有明确否认收取华业石化系的额外利息。
昨日,有媒体称,济民可信从华业石化方面额外收取了约5%的贴息,比如,6月18日,华业石化一家关联企业向济民可信的一家关联公司支付了定金30万元。
事实上,在此之前,市场已有不少议论,其中一种猜测就是,济民可信、渤海银行和华业石化三方之间做的是一种类似委托贷款的“灰色”业务。除了银行给付的正常利息,存款企业还会私下收到融资企业给付的额外利息。这种业务模式里,银行拉了存款,放了贷款,业绩好看;贷款方不用走正常贷款手续,快速便捷地借到钱;存款企业则获取了远高于市场的利息。只要贷款企业如期还款,资金链不断,应该是三方皆大欢喜的结局,可一旦贷款方资金掉链,还不上钱,事情就完全向相反方向发展。
济民可信是不是真收了华业石化方面的额外利息,还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
疑团二:渤海银行出具的询证函究竟怎么回事?
10月24日,济民可信曾公开了一份询证函扫描件。2021年3月,无锡方盛会计师事务所对涉事的一家子公司山禾药业进行例行调查时,向渤海银行发出询证函,在函中“山禾药业在渤海银行的7笔存款共计10.1亿不存在冻结、担保或其他使用限制”的内容下,渤海银行回复"经本行核对,所函证项目与本行记载信息相符"。
然而8月21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胡某某向济民可信集团承认:每笔存款存入后的几天内即遭质押。济民可信质问渤海银行“贵行是怎么尽到审慎审查的义务的,是不是明知故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询证函都可以造假,贵行还有什么话可以让人相信?”
半个多月来,渤海银行官方曾就此案三次公开发声,但都没涉及询证函这样的具体问题。该行有关负责人在11月4日接受央视采访时称,这件事涉及的企业及个人众多,当事各方单方面提供的信息证据,都不能客观真实的还原事件原貌。
近日,渤海银行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了更多具体案情。据报道,该人士解释称,根据财政部关于询证函的有关规定,不需函证的事项用划线标注。而济民可信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向渤海银行发送的询证函中,存款信息栏列示了银行账号金额、期限等要素,并在是否冻结质押栏中打印了 “否〞字样,但在询证事项栏关于是否对第三方担保选项中,做了划线标注。于是,银行人员依据财政部有关规定,认为无需对此进行答复,回函核对无误。
渤海银行相关人士还在报道中说"对这个问题,不排除企业故意有这方面的圈套操作,但这个过程也利用了银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审核不细的漏洞,回函过于草率。〞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济民可信公开的询证函扫描件共有4页,页码分别为1、2、6和7,中间的3-5页没有提供。第1页“银行存款”的表格中有“是否存在冻结、担保或其他使用限制”一项,其下的空格都是机打而非手写的“否”字。渤海银行相关人士对媒体所指的有关担保的询证事项栏没有在这几页扫描件中体现。
疑团三:是不是有300多个假公章?谁在造假?
将大额存单用作企业贷款质押担保的手续有严格的流程规定,多处需要担保企业提供盖有公章的书面文件,银行也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核,并与客户进行多重核实。要想搞定这一整套流程,公章是关键,关系到存单质押担保手续是否合法有效。
济民可信此前发布的录音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某某承认了银行在验印方面存在漏洞,他说:“银行确实存在漏洞,验印在80%或85%以上就通过了,也没有打电话给法人核实。”
济民可信方面有关人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自己也做了大量内部排查,我们内部用章的环节全部都没有问题,质押材料中有大量公章疑似伪造。”报道称,疑似伪造的公章有300多个。
而渤海银行有高管近日向媒体表示,事发后渤海银行也进行了内部排查,发现办理这些业务的委托授权材料、质押合同、包括董事会决议文件都是齐全的。对于相关文件材料中是否存在假公章,渤海银行也在等待司法鉴定的结论。
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银行都用电子验印系统核验印章,有时候真章有磨损或者盖章的人用力不到位都可能通过不了,自己随便私刻一个假“萝卜章”想骗过验印系统并不容易。以往发生过银行“内鬼”与外人勾结偷偷调换银行预留印鉴的案例,也有过企业“内鬼”用欺骗手段更换银行预留印鉴的案例。
该人士指出,如果银行坚持上门面签核验,看着企业负责人当面盖章,就可避免发生这样的事件。据他所知,很多银行都有这样的规定。从这一点看,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确存在内控不严的问题。
济民可信所称的假公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
疑团四:渤海银行有没有人被警方刑拘?涉嫌什么罪名?
11月2日,有消息称,此案关键人物之一——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总经理助理管某某已失联。
11月4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综合与人力部副总经理赵远芳接受央行采访时表示,这件事也暴露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下辖营业部在人员管理、操作环节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她说:“如果有证据显示我行人员存在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我们绝不隐瞒,不掩盖任何线索,不偏袒不包庇任何人。”不过,赵远芳在采访中并未透露员工涉案的具体信息。
第二天,济民可信发文称,从媒体记者和渤海银行内部人员获悉,10月29日,渤海银行包括管某某在内多名员工因收受华业石化巨额贿赂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刑拘);警方立案后,对济民可信人员也进行了深入调查,“已经排除我方人员参与此案的嫌疑。”
济民可信向渤海银行发问“11月3日晚,渤海银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明知道管某某等人已被刑拘,为什么含糊其辞,不向媒体说明?”根据济民可信配发的视频片段,渤海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央视记者确定管某某没有失联,但没有回答其去向,只留下记者的信息说要上报该行办公室。
据报道,渤海银行事后排查发现管某某存在诸多疑点,比如个人账户日常流水很高,显示可能有一些个人债务。
管某某现在究竟身在哪里?有没有被警方控制?还需要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
疑团五:济民可信方面究竟有没有人知情?
事发以来,针对此案的诸多疑点,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济民可信方面应该知情,至少有内部人士私下参与。如果只是银行上下一干人等冒着牢狱之灾与“假国企”勾结,从头到尾造假操办,从逻辑上很难理解。特别是8月19日事发之后,双方都没有立即报警。8月25日因华业石化出现贷款逾期,渤海银行强行扣划了济民可信4.5亿元,即便如此,济民可信也没有立即行动,直到9天后的9月3日才报警。
而渤海银行方面,如果真是全程瞒着济民可信造假,按常理,事情败露后相关人等就该潜逃或自首,可他们还带着华业石化的财务总监主动上门与济民可信沟通商量。
但是,济民可信集团从开始发声就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最先是强调集团不知情,最近再次对外郑重声明“下属两家公司28亿元存款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的全部操作过程,我集团、子公司及上下所有人员均毫不知情。”
济民可信有关人士还向媒体透露,“9月3日我们向无锡警方报案之后,在9月底正式立案之前,他们已经对我们的财务人员,包括所有可能接触过公章保管的人员进行了全面排查。我们内部也对所有用章进行了全面排查,已经排除了我们内部人员参与的可能性。〞
然而,有报道称,渤海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在事后排查中发现,整个过程中,济民可信财务部有前员工,现员工具体参与。其中,前员工当时已经是资金掮客的身份,而现员工还曾出现在济民可信向央视提供的采访画面里。
可以确定的是,此二人前两天还是人身自由状态,也接过媒体采访的电话。前员工承认参与了济民可信在渤海银行存款的业务,但表示相关情况都已经向警方说明。现员工则称此案集团已经安排专人对接媒体,个人不作回应。
济民可信在这件事情中是不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其内部有没有人私下参与?这些关键问题,还需要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
转自 北京青年报